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一天一不平(2011/12/24~2012/01/31)

一天一不平(2011/12/24~2012/01/31)


一天一不平


請上野蓮花青年關注同志權益行動Facebook專頁,發出您的不平之鳴。



1224
同志總是很容易和一些汙名化的字眼扯上關係,例如愛滋病、濫交、嗑藥、轟趴...等,成為許多人在一想到同志便會聯想到的負面連結。但其實愛滋不是同志病,而濫交、嗑藥、轟趴等也會出現在異性戀身上,這些詞彙和同志都沒有絕對的關連。
我一直認為,這些是因為不了解所產生的誤解,對於不了解同志族群的來說,相對的資訊就不夠對等,如果能有更多正確的資訊,傳達給大家就好了。

參考具體做法:
1.平時可以多和週遭朋友聊聊,一些關於同志族群的誤解和迷思。
2.可以出版文宣、手冊等相關資源,打破汙名化。

1225
常常在報章雜誌和新聞媒體上看到,「同志情殺」、「同志強暴犯」等為了增加噱頭而產生的心文標題,如果當事人是異性戀的話,記者就不會特意去強調當事人的性傾向,好像異性戀是常態,不需要特別去闡述。
但有沒有想過,這個社會上,多的是「異性戀殺人犯」、「異性戀強暴犯」呢?當媒體對於同志的報導能更加公允,或是提供更多的資訊給大眾,這樣是不是更公平呢?

參考具體做法:
1.在看到媒體報導時,一定要看過內容才能下定論,不能只吸收片面的資訊而受到影響。
2.呼籲所有媒體朋友,對於同志的報導不應該使用雙重標準或是特意強調其性傾向以增加噱頭。

1226
我在其他國家,遇上我一輩子難得一遇的終身伴侶,終於決定共步紅毯。
異性戀伴侶可以結婚,以配偶的身份入境,但我的伴侶卻不能以配偶的身份入境,也不能取得台灣國籍……

參考具體做法:
1.承認臺灣以外地區結婚或公民結合的伴侶,得視為臺灣的合法家庭組成。
2.請移民署修改相關規定,讓同性伴侶也能取得/歸化本國籍,幫助同性伴侶更有意願繼續居住在臺灣。

1227
常常媒體上,都用「同志」=「男同志」,用「同性戀」這個詞,事實上卻只有講「男同性戀」,總是完全忽視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流性戀的經驗。

參考具體做法:
1.避免在同性戀或同志議題的敘述上以偏概全。
2.對不同性別、性傾向的經驗有更多的了解。
3.更謹慎地使用「同志」、「同性戀」,避免在描述特定脈絡、對象的經驗時,使用「全稱」(同志、同性戀)。

1228
有一個學弟今天非常生氣,因為看到同學在Facebook上寫:「原來某某不是這麼不正常喔!」這個某某就是這個學弟。
仔細了解之後,那個同學說看他這麼娘,一定就是同性戀,覺得很不正常,但在今天在買飲料時,因為學弟自己提到之前喜歡過的女生,而讓這位同學有這樣的驚呼!
無論如何,對學弟來說,自己一直都很正常,原來自己娘被認為不正常,被認為是同性戀就是不正常,真的很氣也很討厭別人原來是這樣看待自己……

參考具體做法:
1.看待所有的不同、差異,尤其是不同的性別、性傾向,都是自然與正常的。
2.避免預設個人的性別、性傾向,不預設一個人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流性戀、男生、女生、跨性別等。
3.加強學校多元性別與同志的教育與宣導。

1229
臺灣有些地區生育補助歧視非婚生子女,歧視單身或有同性伴侶的母親。生育補助卻大小眼,難道這個社會只要異性戀生的孩子,而不期待同志家庭的孩子出生嗎?

參考具體做法:
1.生育補助以出生證明作為條件,而不應增設其他任何關於家長的門檻。
2.制定任何政策時,就事論事,而不要增加婚姻或家庭的條件。
3.修改相關法令去除單身歧視、婚姻歧視,通常就能免於性傾向歧視。

1230
很久之前看到一部歧視男同志的短片,片中兩位男主角到旅館住宿,要使用電源時卻發現所有插座的插槽都是向外突出,而原本的插頭也是向外突出的,很明顯的是在諷刺男同志的性行為(兩個人都是男性而無法插入)。
而前幾天我看到的另一部影片更是如此,一對男同志伴侶在外出旅行時,電影橋段故意讓他們的旅行袋中裝著各式各樣的棒狀物體,像是香蕉、小黃瓜等,也是在諷刺男同志的性行為(肛交)。
為什麼同志的性行為必須這樣被放在公開場合中諷刺與汙辱,而異性戀的性行為就被唯美與正常化,難道異性戀的情慾就較為高尚嗎?這樣對同志公平嗎?

參考具體做法:
1.平常不開同志性行為的玩笑,尊重彼此的性行為模式。
2.檢舉對同志性行為歧視的影片,使網站可以撤下該影片,避免歧視擴散。

1231
不僅是實體的情慾空間,同志的虛擬情慾空間也不多,放眼望去,大部分的情慾漫畫、小說、影片都是以異性戀為主打市場的,而男同志或女同志的色情小說、影片等,可能要搜尋幾十筆資料才好不容易會有一筆,而且好不容易找到了,下面可能還會有人回覆「噁心」、「肛肛好」等歧視性字眼,難道就不能給同志一個完善且平等的情慾空間嗎?

參考具體做法:
1.不去攻擊同志的情慾。
2.建立正確的相關性知識空間,讓大家能在享受魚水之歡之餘,也能得到正確的知識。

0101
除了汙名化之外,同志的性也是不被看見的,舉例來說,很多人認為女同志只會「神交」不會「性交」,意味著女同志只要有精神上的交流就足夠了,但是同志也是人,相同的也會有情慾的需求,不應該成為被隱藏或是不能說出口的性,這樣對於同志並不公平。

參考具體做法:
1.肯定同志的情慾。
2.編列同志情慾手冊,可以在相關機關或商店發放,宣導正確與安全的性知識。

0102
在同志社群裡,常流傳這樣的話:「最好不要跟家裡說自己是『雙性戀』,不然他們就只會要求我們當『異性戀』。」
或是「最好讓爸爸媽媽知道有『跨性別』、『變性人』,跟他們出櫃之後,就會說『還好我女兒/兒子沒有想要變性』。」
在面對自己的家人時,雙性戀、跨性別、變性人一直都是這樣地辛苦,短短幾句話也道盡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在社會上的性別階序……

參考具體做法:
1.社區機構提供家長同志教育、多元性別教育講座。
2.學校加強親職教育的同志教育、多元性別教育。
3.應嘗試盡可能改善、提昇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的處境,而不光是說這樣的玩笑話,在雙性戀者、跨性別者的傷口上灑鹽。

0103
跨性別者很常聽到:「你男生就男生,幹嘛穿成這樣(女生)騙人!」、「你女生就女生,幹嘛裝成男生!」、「男不男、女不女!」
對許多跨性別者來說,這不是「裝」,更不是「騙」!而是「妝」扮自己,讓自己更像自己,是誠實地面對自己,讓大眾看見真實的自己。
難道,這個社會連穿出自己、打扮成期待的自己、更有自己風格的權利都沒有嗎?

參考具體做法:
1.鼓勵跨性別者勇於嘗試打扮自我。
2.為跨性別者誠實面對自己、裝扮自己感到欣喜,而不是嫌惡。
3.積極地、不偽善地與跨性別者討論個人的打扮,而不是詆毀或背後個人裝扮。
4.政府單位積極打破性別界線,鼓勵多元的性別樣貌展現。
5.落實性騷擾防治法,禁止性別歧視、性別騷擾。

0104─同志友善空間
如果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對同志很友善了,那為什麼能讓同志能舒服自在進出的地方這麼少呢?
不妨算算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幾個標明對同志友善的店家或是地方?
白日與晚上能去的地方一樣多嗎?或是同志朋友依然只有晚上才有放鬆自在的地方?
當然,我們希望所有地方都友善,不需要單靠專屬為同志、針對同志的場所,但現況的確不是如此不是嗎?

參考具體做法:
1.為自己服務的機構、場所、店家貼上「同志友善」的標示。
2.捐助、贊助同志友善的企業、團體。
3.嘗試在自己的機構實施多元性別、性傾向友善的做法。
4.同志本身嘗試相信,我理應在每一個地方都可以自在地當個同志。It's ok to be Tonzhi!

0105
「內心深處我仍然想要告訴爸媽,我生活的細節,還有我寫的詩,那些他們教我的事...如此傾心且為他們微笑動搖的,那些男人。也想如同姊姊那樣,把男友帶回來吃飯...我當然想那麼做,可是一直以來,當我一開口提及那些男人,至我已經避免使用「男朋友」三個字,我親愛的爸媽就若無其事地把話題岔開了去,如果這樣的話,我該怎麼相信我最最親密血脈相連的人門,會接受我生活的這一面呢?」
...如果你們並不真的想聽,我就不說。噯,我不說就是了。
資料來源:《2010台北認識同志手冊》羅YC<出櫃十年--寫在《為巴比祈禱》之後>
同志也想要平等、自在地和其他家人一樣,談著自己的感情生活,我們的這一塊並不是空白的,而是你們不想聽……我可以繼續說下去嗎?

參考具體做法:
1.聆聽我們的同志家人、同志小孩的故事與聲音。
2.落實社區、學校親職教育中的同志教育。
3.邀請我們的同志朋友,聊聊他與他的伴侶。
4.不預設自己小孩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

0106
大學的聯誼活動對於同志來說也是一種不平等的對待。從入學的時候,不是有公關來說要聯誼,不然就是男生較多的理工科系與女生較多的文組科系互相抽學伴,都是把大家預設為異性戀,認為人人都有認識異性的需求。
不僅對於還不想認識眾多異性朋友的同學,以及同志學生來說,這些都會造成一些困擾,像是有時候基於朋友的人情壓力又不得去赴聯誼的約,真的像是提早邁入強迫相親的感覺呢!

參考具體行動:
1.當同學不想要參加聯誼或抽學伴時不強迫對方。
2.不預設所有人都是異性戀。

0107
課堂上總會有一些關於生涯規劃的課程,這時候老師就會很不免俗的要求大家製作自己的人生規劃圖(表),上面可能會有進入職場、結婚、生子、退休...等項目,身為同志的自己又不敢在結婚那邊寫著「我不想結婚」或是「我要去國外結婚」,只好打馬虎眼隨便寫寫。
為什麼國家不能趕快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讓同志在面對自己的未來時不再那麼徬徨無助,結婚的權益能在台灣被保障。
未來,我想結婚,但我要在台灣結婚!

參考具體做法:
1.儘速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保障同志合法結婚的權益。
2.不強迫每個人都要踏入婚姻,我們有保持單身的權利。

0108
每次看報紙看到當公眾人物有同性密友時,媒體總是很喜歡說「某某某有同志疑雲」,接著那位公眾人物就會開始撇清,不是立刻表明很欣賞某位異性,不然就是立刻澄清,好像和同志牽扯上關係是一件不光采的事,可是卻從來沒有人急著和異性戀劃清界線,這樣對同志公平嗎?我們又不是什麼妖魔鬼怪,幹嘛這樣躲著我們?

參考具體做法:
1.尊重同志,不予污名化。
2.支持願意公開挺同志的公眾人物。

0109
天氣冷了,許多人會想要去泡湯。跨性別者當然也不例外,個人池不會有困擾,但有時也會想去看看風景,和許多朋友一起在大眾池玩耍,但難免擔心別人看到卸裝後的自己,或是裸露後的自己。無論穿泳褲泳衣,穿起來如何,卸裝時看起來如何,希望大家都能平常心看待。
有時候只有男湯、女湯,又要強迫選擇一邊,有點也頂尷尬。
無論是泡湯、三溫暖、游泳池常讓許多跨性別尷尬而無法自在休閒,希望大家能多一點理解,讓跨性別者多一點自在。

參考具體做法:
1.公共泳池、浴場、溫泉,除了提供男女分別的空間外,也提供不分性別的空間(例如廁所、浴池)。
2.平常心看待跨性別者,給予跨性別者自由休閒的權利。
3.不開跨性別者身體及外貌上的玩笑。

0110
有位老師在班上說:「我不是排斥同性戀啦!但是不要被我知道!」
這類的語言,常暗示同志學生不應當光明的現身,有被侵犯的感覺,更讓同志沒有平等公開討論的機會。

參考具體做法:
1.將性傾向歧視、對性傾向不友善納入我國有關性騷擾的法規當中。
2.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各校應加強對老師的同志友善教育。
3.關心每一個不同的學生,而不是選擇排斥或接納特定身份的學生,尤其是各種性別、性傾向的學生。

0111
她在知道我是同性戀之後,就說她愛我,但是那種大大的愛,說要帶我去受洗,帶我去相信神的存在
我同她去了教會,但久了她發現我不受洗,負氣地走了
為什麼她們總是要把想法,硬是灌輸在別人身上?
說別人如果說「同性戀是天生的」,這是錯誤的,說「同性戀是正常的」,說這是誤導大眾?
我也是和其他人一樣努力啊……

參考具體做法:
1.尊重每個人信仰與宗教的自由。
2.多多了解同志友善的宗教觀點。
3.無論人為何有不同的性傾向,都能視為正常、友善地對待。

0112
「我在公眾場合要牽他的手,他要我別碰他,因為會被人看見。」
有人說同性這樣牽手,怎樣的行?叫做有礙觀瞻?牽牽小手?近距離講話?還是勾肩搭背?甚至還不時發出吸鋁箔包的吱吱聲?
後來,我就跟他分手了。因為我不想再過回之前那樣的生活,如果要我不做自己,我寧願不要。
有時候同志也會恐同,這影響了生活的品質。但同志會恐同,也是因為這個社會恐同,才讓同志感到不自在,因為學會用隱藏、逃避,同志也變得越來越恐同了……

參考具體做法:
1.對於任何性傾向的人在表達親密時,給予祝福,而不是嫌惡。
2.公部門應提供更多的課程、成長團體、文宣,有利於同志自我肯定與認同。
3.當旁人表示對同志親密行為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邀請他/她將心比心,同理同志的感受。

0113
今天要來說一說女同志會遇到的不平等,我是T,平常不喜歡也不習慣穿一些較為女性化的服裝,但是當要去參加面試或是一些較為正式的場合,大家都會穿著西裝或套裝出席。
這時候我面臨了該穿裙裝還是褲裝的兩難,穿褲裝怕被說不夠正式(因為在場所有女性都穿裙裝),但是穿裙裝自己又會感覺很彆扭,唉這真是我的一大煩惱。

參考具體意見:
1.不強迫所有女性都要穿著裙裝,可以自己選擇穿著褲裝或裙裝。
2.學校制服也應該不強制規定女生制服是裙裝,可以讓每個人選擇自己穿著的權利(男生可以穿裙裝,或女生可以穿褲裝)。

0114
我真是受夠上廁所時的異樣眼光了,我是打扮較為中性的T,每次上廁所時都會被指指點點,或是被說走錯廁所,害我都要等到廁所較沒人的時候才敢進去;還有同志族群中的跨性別朋友,也不能隨心所欲的選擇符合自己性別的廁所,為什麼我們不能依照使用需求來分廁所,而是用天生的性別來區分呢?

參考具體意見:
1.政府應在公眾場合設立「無性別廁所」,讓使用者依照使用需求選擇廁所,而不用天生的性別來區分。
2.在上洗手間時,不使用異樣眼光看待不符合社會既定印象穿著打扮的人,那才是他們的真正樣貌,也是他們選擇廁所的權益。

0115
為什麼總是找不到我要的衣服尺寸?當一些身材較為嬌小的女同志或男同志想買較為中性的衣服時,尺寸總是過大;這個社會預設了女性身材較嬌小,該做女性化的打扮;男性身材較高大,該做男性化的打扮,因此大部分的女裝尺寸較小,男裝尺寸較大。
但是當有些同志或是不想按照刻板印象來穿著打扮的人,卻常常面臨了購買衣服的困擾,而跨性別朋友也是一樣,買衣服時不是太大就是太小,還可能或遭受店員的異樣眼光,躲躲藏藏的買。

參考具體意見:
1.不用性別來區分服裝,可以直接用購買者的身材來製做服裝,例如同一件衣服,可以分為S、M、L三個尺寸,而不是女裝就是小尺碼,男裝就會做成大尺碼。
2.不使用異樣眼光看待不符合社會既定印象穿著打扮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穿著打扮的自由。

0116
1月14日臺灣公民高高興興、緊張地去投總統、立委,行使公民權是多麼神聖的一件事,但對跨性別朋友來說,卻是多麼嚴肅與不開心。一名跨性別者,一早出門去投票,沒想到過程真的很讓人傻眼,在看證件換選票時,他主動先表明性別,選務人員卻找了維安人員過來,說身份證打錯,甚至又找了該選務工作的主任出來,後來主任竟然說,請旁邊的人帶他去驗身體,投票投到要驗身! 他很不高興地放棄投票離開投票所……他不想要放棄自己的公民權,但實在過程太不舒服了。
資料來源:Ptt-transgender板 2012年1月14日 wxes9050618貼文

參考具體做法:
1.身份證加註跨性別的選項。
2.選務人員應受多元性別的訓練。
3.投票應是確認本人公民身份,而不該在確認性別認同。公務人員不應當驗個人的性別,這是非常不禮貌的。

0117
一名同志前一天被伴侶攻擊、家暴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離開他,因為平常他們關係也很好,更何況已經交往3年了,想珍惜這段關係,但偶爾的暴力,讓自己不得不發出訊息,在網路上與大家討論。
其實我國家暴法有保障同性伴侶的權益,但幾乎沒有同志會向政府單位求助,一方面是不知道家暴中心可以幫忙同志,一方面是擔心社工會恐同,在協助過程不夠有性別敏感度....

參考具體做法:
1.性侵害與家暴中心應加強對同志社群的相關教育宣導。
2.應加強社工員多元性別、多元性傾向的教育訓練。
3.同志(含跨性別者)應善用現有政府的社會福利資源,促使政府看見同志,而不是因為沒有遇到而被動消極。

0118
在同志的討論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問自己這樣是不是雙性戀?自己算不算同性戀?
同志何時才能像異性戀一樣,不用經歷這樣性傾向的疑惑?而能更自在地、自然地認同自己呢?

參考具體做法:
1.政府發行認識同志、同志友善的出版品。
2.各商店與企業在宣傳上表達對同志的友善,提供同志資訊,讓同志常能看到自己的存在。
3.學校教育融入同志議題、同志角色、同志友善教育。

0119
不只是身為同志會受到歧視,一名部落客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抱怨,因為自己喜歡BL漫畫,而被人說噁心,覺得不祝福同性戀就算了,幹嘛要這樣歧視人呢!

參考具體做法:
1.認同、支持對同性議題、BL/GL漫畫有興趣的人。
2.避免對個人的喜愛、好惡批評與污辱,尤其因為興趣的不同,應尊重不同人的選擇。

0120
到現在還是很多人會認為,「兩性平等」就是「性別平等」,只要男生和女生的地位是一樣的就夠了,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兩性平等」所說的「兩性」只有男性和女性兩種性別,討論的範疇也侷限於男女之間的異性戀關係。
「兩性平等」的概念對於同志十分的不公平,「性別平等」包含了更大和更流動的「性別」,除了生理性別外,也探討心理性別、社會性別,更對於同志的情感和關係給予肯定,在異性戀關係外,有了更多元的樣貌。

參考具體做法:
1.從現在起,不只做到「兩性平等」,更要做到「性別平等」。
2.對於不同的性別、不同性傾向族群給予尊重和包容。

0121
每逢過年期間,最讓同志困擾的,就是來自親戚的「關愛」,親戚會開始關心「有沒有男/女朋友?」或是需不需要幫忙介紹之類的,真的讓我們很困擾,不能當面出櫃,但是也不好意思直接回絕。
如果是有伴侶的異性戀,就可以大方公開自己的感情生活,甚至帶男女朋友回家過年,也可以透過親戚認識新的異性朋友;但是同志卻必須躲回櫃子裡,也沒辦法帶伴侶回家一起過年,這樣是不是很不公平呢?

參考具體作法:
1.不預設大家都是異性戀,在詢問他人時可以用「有無伴侶」取代「有無男女朋友」。
2.不強迫他人認識新的異性朋友,每個人都有自己交友的自由和空間。

0122
前幾天去參加了與性別、同志相關的營隊,但是怕爸媽和我尚未對他們出櫃的朋友一直問東問西的,我通常會以參加系上的營隊或是說去朋友家住三天矇混過去,為什麼「同志」必須成為我永遠無法坦承說出口的秘密呢?
不管我去參加任何活動,只要是和同志或性別相關的,都必須躲躲藏藏,可是卻未曾見過有人參加其他種類的活動或營隊要像這樣遮掩;其實大部分的營隊和活動都是異性戀營隊/活動,以異性戀為中心思考,所以這一切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這樣是不是對同志不太公平呢?

參考具體行動:
1.不預設每位参與同志或性別活動的人都是同志。
2.鼓勵週遭朋友參與同志或性別友善活動。

0123
他是爸爸,也丈夫,在30歲之後,決定開始做自己,在妻子的理解與接納下,他開始追尋自我性別的旅程,他開始用荷爾蒙藥,開始變裝到變性,孩子原先很不能接納這樣的爸爸,但後來越來越能理解與體諒爸爸,雖然爸爸作女裝的打扮,但依然稱他為「爸爸」。
但在變性之後,卻有戶政人員要求「爸爸」得先跟媽媽離婚,因為我國不允許同性婚姻,「爸爸」變性後,被迫與媽媽離婚,媽媽後來同意簽下離婚協議,名義上是離婚了,但媽媽想讓「爸爸」能自我實現,他們三人依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法律已不再承認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了。

參考具體做法:
1.戶政單位應理解跨性別處境,不應在變性者變更身份時,要求變性者離婚。
2.加強戶政人權跨性別友善教育的訓練。
3.使同性婚姻合法化、促使伴侶法通過,免於使相愛的人無法結婚。

0124
臺灣某第一志願女子中學宿舍的規定中,禁止女學生與女學生同床,一旦被抓到,記過處份。

參考具體做法:
1.廢除禁止同性同床記過的相關規定。
2.營造對同志、多元性別友善的校園。
3.校方若不希望學生求學階段談戀愛,應提供適當的情感教育、性別關係教育,口頭勸導,無需記過。

0125
一名男變女的跨性別者,原本男性偏中性打扮,在便利商店打工的他,開始轉換到媒體公司,他逐漸習慣女性化裝扮,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公司以他沒有汽車駕照等理由辭退他。
寄出四十多份履歷,常在面試後,人事單位發現是男性後就被以不缺人或莫須有理由搪塞不錄用,想再回到便利商店打工,卻收到「你這樣的狀況,我們無法接受。」的回應,一家餐廳主管知道他是跨性別者,覺得沒有關係,但人事單位還是阻擋下來了。

參考具體做法:
1.勞委會(勞動部)應加強宣導禁止對跨性別的職場歧視,並落實罰則。
2.不應因性別裝扮的因素,以各種理由剝奪跨性別者的工作權。
3.重視個人表現,而不受性別或性傾向而決定是否錄取一個人。

0126
很多人總愛說:「同性婚姻在臺灣又不合法,所以……」,同性婚姻尚未合法化,是事實,但很多人卻用這個事實,來做為反對同性關係、同性交往的理由,用同性婚姻未合法化,反對同志收領養子女,用同性婚姻未合法化,來認定同性關係不會長久、不會幸福,用同性婚姻未合法化,來反對對同志友善教育。
是因為個人反對同志?還是真的因為同性婚姻未合法化,所以可來當反對同性關係的理由?

參考具體做法:
1.不要用「同性婚姻未合法」,來合理化自己反同志的行為與言論。
2.嘗試多多覺察與理解自己對同志與同志議題的感受及立場。
3.嘗試挑戰以「同性婚姻未合法,所以……」為開頭,或為理由的對話。
4.立法院應積極使同志婚姻合法化。

0127
只要談到「家庭」,大多數的家庭都會以異性戀家庭或異性戀伴侶作為想像,腦中浮現的是一男一女所組成的「家」,家具店會用夫妻共同生活的樣貌來展示房屋和家具,廣告中出現的也是爸爸媽媽和小孩;卻鮮少看見對於同志家庭的想像,也很少看到以同志伴侶作為噱頭的廣告。
為什麼同樣都是有盡國民義務的人,卻是「不被看見」的一群呢?這樣對於同志和同志伴侶來說,公平嗎?

參考具體意見:
1.盡速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保障同志伴侶的結婚權利。
2.尊重各個異性戀家庭與非異性戀家庭。


0128
我是女同志,當我對女性朋友有較親密的舉動時,對方卻會以我喜歡女生的理由來請我和她們「保持距離」,因為我對她們來說是「異性」。明明我對她們沒有這個意思,只是想用好朋友間的勾手或拉手來表達親密,卻因為我的同志身份必須和朋友保持身體界線上的距離。
同理來說,男同志也會因為自己的身分被同性別的朋友要求不要觸碰他們,如果我們是異性戀的話,就比較可以大方的和朋友們勾肩撘背,或是親密的挽手而不被懷疑或拒絕,這樣對同志來說一點也不開心。

參考具體意見:
1.用健康正面的態度與同志交友,同志並不會對每個同性別的朋友都有意思。
2.如果真的有讓人較不舒服的舉動或接觸,可以請對方稍稍和自己保持距離,而不是一開始就直接用嫌惡或責罵的態度告知對方。

0129
平常我很喜歡看格言佳句或是小故事,但是許多佳句都是「當男人...時,女人會...」等以一男一女的關係當做背景闡述的故事,讓人不禁想,到底把同志放到哪裡去了呢?
為什麼當談到一個男人時,另一個人不能也是男人,或是說到女人時,下一句也可以是談到女人;如果「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男人。」或是「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那該有多好。

參考具體作法:
1.不以異性戀為中心思考。
2.不預設每個人都是異性戀。

0130
關於同志伴侶的子女收養權,法律雖無明文加以禁止,但司法實務上,法院多以同性婚姻不被法律承認或被收養人父母不願將其子女交給同志家庭收養等考量,對同志伴侶的收養聲請拒絕認可。
資料來源:2002國家人權報告

參考具體做法:
1.法院、社工應依收養人的本身有無適當照顧子女的能力作為考量條件,而不應同性婚姻未獲法律承認而拒絕。
2.修法明文認可單身者、同志伴侶得收養子女。
3.社福單位受理收出養工作時,不應拒絕同志伴侶。

0131
網路上在討論同志教育時有這樣的言論:「我們辛苦生養的小孩,為何要背負你這個同志老年時的社會責任呢?別再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主張了。多數人都是異性戀,而且盡責的背負著生命賦予的責任,而你們只想享受過程,不願背負責任,還鼓吹要別人跟你一樣,說的過去嗎?」
資料來源: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1367?page=1  2011-05-17 02:45 留言
同志年輕的時候,也在負擔非同志老年的生活,同志一樣也在生養小孩,背負著生命的責任,而不是不負責任,同志要求平等的對待,並非在鼓吹別人和自己一樣;非同志都很負責任?同志就都不負責任?很多人總喜歡為同志扣上許多罪名?扣上很多大帽子?

參考具體做法:
1.性騷擾防治法對性騷擾的規範應含納性傾向歧視。
2.避免將同志、非同志視為對立、極端二分、完全截然不同。
3.審慎辨識很多同志言論中的邏輯陷阱。

請大家持續轉貼出去、補充未獲得的平等權益、
說出朋友們未獲公平對待的故事,喚起更多對同志權益的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